- 热门新闻
-
- · 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图像扩产 主攻
- · 鹏元征信第四年上榜胡润新金融50强
- · 身边好人 肖宏宇:中国“复兴号”
- · 前十月山东工业企业利润跌155%教你
- · 燃爆双11宏宇陶瓷天猫销量瓷砖行业
- · 北京联通:将在专利技术和应用场景
- · 脱硫脱酸有新技术! 新明珠牵手华
- · 酒店用电锅炉批发如何排除故障
- · 视频监控中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方法有
- · NS只要499!北京联通骚操作折扣送
- · 安徽证监局依托投教基地 持续开展
- · 分析光线传媒春节档业绩前景胡怀邦
- · 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的名言名句
- · 石家庄众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发布违
- · 广东宏宇陶瓷控股北京分公司荣耀开
- · 故障排除 荣威eRX5新能源车为何无
49码三中三公式阵图
“拆弹专家”申修强:每次排除故障都是走了一趟鬼门关
在密林层层掩映的深山里,有一支驻守在那里的神秘部队,他们服役于后勤保障部队某军械仓库,被称为“坐在火山口上的兵”,每天的任务是跟报废的弹药打交道。
弹药销毁,是一项国际公认的高危行业,操作方式极为复杂,拆弹兵们随时都可能面临险情,既要大胆勇敢,也要耐心细致。已经在这支部队里承担拆弹任务十余年的“拆弹专家”申修强,是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兵,但他的战友却说,论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,申修强“比新兵还像新兵”。
“出现故障,找申班长排除故障!”提示铃声响起,申修强让战友们去到安全的地方,自己则迅速穿戴好防护设备进入处理手榴弹的工作间。
尽管采用了人机分离的模式,能够确保人员的基本安全,但是部分“老龄”手榴弹的性能不稳定,弹体和弹柄分解不开,或是弹柄断裂,里面的拉火绳在拉发状态,随时都可能爆炸。
剪拉火环是其中最紧张的环节,这需要拆弹人员操作时手又稳又准,绝不能抖动,微小的颤抖也有引爆手榴弹的风险。
某次操作机器时,申修强从监控视频里看到,一枚手榴弹已是不可控的状态,他果断停机后,眼睁睁看着这枚手榴弹拉发、冒烟、爆炸。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,但让申修强更深刻地意识到在进行炮弹销毁时冷静处理的重要性。
申修强经常笑称自己的工作是“鬼门关前转一圈”,可以说,每一次拆弹都事关重大。从最初的紧张到不敢下手,如今的申修强在拆弹方面已经是十拿九稳,用过硬的心理素质与多年积累的经验去面对所有的惊心动魄。
2013年,申修强所在的销毁班接到任务:销毁一批老式加农炮弹。它们已经存放了将近40年,引信头螺铆钉(作用是确保弹药在飞行的过程中不脱落,拆弹必先去除铆钉)锈迹斑斑。这是销毁班未曾接触过的弹型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
没有任何经验,怎么办?申修强拿起了书本,开始研究弹体结构,分析适合操作的机器,经过和工程师及工厂人员的交流,最终确定了先用钻头取出铆钉驻螺的方案。
钻头取铆钉,下面就是火药,一旦钻头钻到火药上,温度升高,很可能会产生爆炸,后果不堪设想。心理素质好、技术能力强、胆大且心细的申修强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个危险的任务。
“钻子有个固定深度,我很害怕会钻到火药上去,所以钻一下赶快提起来看一下,看钻到多深了,刚放下去再马上提起来,向钻孔里浇点冷却水,冷却后才能继续,一发弹丸将近要钻将近一个小时。”申修强回忆道。
第一次钻完时,豆大的汗珠从申修强的额头滴落,他的衣服都湿透了。表面上很平静,其实心里却是一直在发抖,说到当时到底有多紧张,申修强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经过一点一点地试探,申修强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,掌握了这个型号弹药的拆卸方法。不仅如此,他还结合其他几个型号的炮弹拆卸经验,总结出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流程。
申修强是服役年限最长的一名老班长,也是大家的定心丸,无论遇到多危险的情况,大家一想到他就会立刻心安。
蒸汽倒药间温度高达50摄氏度,总是弥漫着难闻的气味,待久了嘴巴里会泛苦,反胃、想吐是最正常的反应。早上从8点钟上班,到12点钟下班,申修强每天都要待在这个房间里,即使能间歇地到户外“放风”,也只是喘口气的工夫。
蒸汽倒药,曾是让申修强望而却步的专业,因为风险高,所以须要士官骨干把关,由经验丰富的人来操作,所以重担便又落到了申修强的肩头。久而久之,申修强对这份工作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,很多次他想换岗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2016年,申修强被查出双肺患上肿瘤,入院治疗。然而术后仅仅三个月,他就又回到了销毁班,一边给战士们上课,一边积极恢复体能。
干起活来,部队里大多数同志对申修强的评价是“比新兵还像新兵”,踏实、严谨、一丝不苟,就连每次打扫卫生,他都会进行二次清洁。
在申修强的带领下,销毁班梳理制定了弹药销毁工作流程70余种,人员设备操作规章制度10类28项,涉及岗位27个,全面优化了销毁作业流程。
申修强说,有时候做梦他都在销毁炮弹。仓库里的炮弹堆积如山,几乎每一枚都经过了他的手拆卸。对于申修强来说,这些锈迹斑斑的炮弹壳不仅是他二十多年军旅生涯无言的见证者,更是亲如陪伴他“出生入死”的战友。(王若怡/文)